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

認識SARS


(配合國語第五課 開公車玩臺北-公車司機採訪記)

本課提到了SARS是2003年在台灣造成恐慌的傳染性疾病。但由於2003年的時候同學們才2歲左右,所以老師在這邊稍微做個介紹。
SARS(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)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
SARS病人的臨床症狀,不很嚴重,若非進一步檢查,往往無法使用一般的診斷標準來診斷。病程進展快速而嚴重,同時傳播能力極強。

主要症狀:
症狀為發燒(>38℃),也可能會有發冷、寒顫、咳嗽、呼吸急促或困難等等,有時也伴隨著其他症狀,包括:頭痛、肌肉痛、食慾不好、倦怠、意識不清、皮疹及腹瀉。感染時間較久後,會進入所謂的下呼吸道期,這時就會開始沒有痰的乾咳。大部分的病人,胸部的X光也會有特殊的變化出現。


而SARS的傳染途徑有:

1.吸進感染者因為咳嗽、打噴嚏噴出來的分泌物
2.接觸到感染者分泌物或帶菌的體液,這裡所說的接觸也包括了用碰過被感染者體液的手去揉鼻子、揉眼睛或是拿東西吃等等。

SARS的預防之道:

*養成良好衛生習慣,尤其是勤洗手及打噴嚏或咳嗽要掩口鼻。 
*保持環境衛生及空氣流通。 
*避免到人群聚集或空氣不流通的地方。 
*看病最好找固定的醫師,避免非必要之轉診及探病。 
*均衡飲食、適量休息及運動。 
*請咳嗽及發燒的親友,戴上口罩,有疑似症狀速通報並戴口罩就醫。 
*流行時,至通風不良處、人群擁擠或密閉空間,請戴口罩。



參考資料來源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